透氧透湿仪是包装材料质量控制的核心设备,但其长期使用中常因部件老化、操作不当或环境干扰出现故障。快速定位问题并解决,是保障检测连续性的关键。
常见故障及排查步骤
•故障一:透氧率/透湿率数值异常偏高或偏低
可能原因:测试腔泄漏(气密性不足)、传感器污染(如氧传感器电极积碳、水蒸气传感器透镜雾化)、标准膜校准失效。
排查步骤:首先用肥皂水检测腔体接口(如样品夹具、气体进出口)是否有气泡(泄漏点),更换密封圈(推荐全氟醚橡胶);若泄漏正常,检查传感器——氧传感器用高纯氧气/氮气混合气校准(如2%O₂/N₂),水蒸气传感器用标准湿度发生器校准(如50%RH);最后用标准膜(已知透氧/透湿率)验证仪器准确性,若偏差超±5%,需联系厂家调整参数。
•故障二:温湿度不稳定(波动>±1℃/±5%RH)
可能原因:温湿度传感器故障(如PT100电阻漂移、电容式传感器受潮)、加热/制冷模块效率下降(如压缩机老化)、气路气流不均匀。
排查步骤:用标准温度计(±0.1℃)和湿度计(±2%RH)对比测试腔内实际值,若传感器误差超±1℃/±3%RH,更换传感器;检查加热模块(如帕尔贴元件)是否正常工作(触摸腔体温度是否均匀),清理气路风扇(避免灰尘堵塞导致气流分层)。

•故障三:电解法测试时电流异常(无信号或波动大)
可能原因:电解池干涸(无水蒸气或氧气进入)、电解液失效(如KOH溶液浓度变化)、电极极化(长期使用导致响应迟缓)。
排查步骤:检查透湿杯密封性(确保水蒸气能进入电解池),补充适量纯净水(电解法需保持湿润环境);更换老化电解液(按说明书配置指定浓度KOH溶液);若电流仍不稳定,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电极表面(去除氧化层)。
•故障四:重量法测试时透湿杯增重异常
可能原因:天平精度不足(如未校准或受气流干扰)、透湿杯密封不严(导致外界水蒸气进入)、样品夹持力过大(压破薄膜影响透湿路径)。
排查步骤:用标准砝码校准天平(精度需达0.1mg),测试时关闭腔体门避免气流扰动;检查透湿杯夹具(调整弹簧压力,确保样品平整无褶皱);更换破损样品(用放大镜观察薄膜是否有微孔)。
透氧透湿仪的故障排查需结合“现象观察-部件检查-标准验证”的逻辑,从气密性、传感器、环境控制等关键环节逐步分析。只有熟悉设备原理并掌握系统化排查方法,才能快速恢复检测性能,确保包装材料数据的可靠性。